
03
2023
-
03
農村廁所改造 不能中看不中用
最近,央視財經頻道《經濟半小時》報道,在河南省永城市部分農村,“廁所革命”工程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不好用、不能用,一些廁所長期閑置,成了村里的“擺設”。
20世紀80年代,中國拉開“廁所革命”的序幕,2017年5月,原國家旅游局發布的《廁所革命推進報告》透露,農村80%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,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多種,最常見的有痢疾、霍亂、肝炎、感染性腹瀉等。所以,推進“廁所革命”是建設健康中國、健康農村,提升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品質的需要,讓農民告別“一個土坑兩塊磚,三尺土墻圍四邊;冬天如廁凍屁股,夏天蠅蚊揮不去”的尷尬。
然而,部分農村的“廁所革命”被搞成了形式主義。據新華社報道,今年1月,某市農村部分地方的改造廁所存在設計缺陷大、工程質量差、后續保障弱等多方面問題,近五年來,有一批改造廁所被村民用作堆放雜物等或徹底棄用,造成資源浪費,被稱為形式主義“標本”。
從媒體報道看,有的地方表示“缺錢”,地方財力捉襟見肘。財政缺錢或許只是托辭,只要擠一擠,以民生優先總還是有的。據央視網報道,為解決好農村廁所問題,2018年國家制定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》,2019年僅中央財政就投入70億元,用于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2020年又先后投入近100億元加大農村“廁所革命”力度。這些錢到了地方真正全部用于改造廁所了嗎?
部分農村的廁所改造之所以被搞成擺設,主要是因為相關部門思想上不重視,行動流于形式,或單純追求數量,不講求實用性;甚至于在決策時就不科學,在設計時就存在缺陷,上馬施工時稀里糊涂,后續保障也就更無動力。
小康不小康,廁所算一樁。在廁所改造方案規劃、工程立項階段,必須要求走村入戶調研、傾聽農民意見,形成科學決策;多渠道籌集、充分保障改廁資金,盡量讓農民少花錢、不花錢。在施工階段,必須配套嚴格的監管和督促機制,把工程質量落到實處,嚴防腐敗和作風問題。每個新廁都要驗收,別只聽匯報、看臺賬,還要普遍查實情、聽民意,嚴肅處理弄虛作假、浪費資金者。
來源:北京青年報
Previous page
Next page
Previous page
Next page
2022-04-01
2022-04-03